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

时间:2022-11-27 22:13:35 由 空城旧梦 分享 浏览

《百年孤独》这是一本饱含孤独的书,厚厚的书页承载着厚厚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7篇,供大家参考!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1

《百年孤独》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觉得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孤独”都是人类的常态。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就曾听到过不少人说这本书文字晦涩,很难读下去。的确,初读的时候惊愕于拉美人民的名字长度和复杂度。这本书里的家族共有七代人物,每一代子孙的名字又承袭于上一代长辈们的名字。总的来说,男生不是叫做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奥雷里亚诺。女生不是叫蕾梅黛丝就是阿玛兰妲。

这本书故事情节紧凑,家族每一个成员都被挟裹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奔涌前进。读完书之后我在脑海里回想了一遍前面的内容,抖落了一地零零散散的感想。坦白说,我并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这本书,大概是处于似懂非懂,有一点明白,深究下去又是一团乱麻的状态。感慨太多,想要表达的太多,导致思绪混乱。再加上以我浅薄的阅历和智慧难以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涵义,致使表达跟不上感知,文字不能尽叙我所思所想。只能有一说一,以点呈现。

我为了看懂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边读边画下了书中人物关系图,如下。

1、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神话与现实杂糅。例如死去的人又活过来,丽贝卡吃石灰墙皮,失眠症,上校的预言能力,姑侄姨甥乱伦,疯狂繁殖的牲畜,双胞胎之间的通灵,隐形的医生,飞升而亡的美人儿,下了四年的雨后十年不再下雨,家里的东西会移动,长猪尾巴被蚂蚁吃掉的婴儿,村子被飓风卷走,梅尔基亚德斯羊皮卷预示了整个家族百年的历程和归宿。作者对这些魔幻的现象只进行描述而不解释其产生的原因,更是加重了小说玄妙出离的色彩。书中每一件事放在现实社会里都显得荒.唐怪诞,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读完以后,却又会觉得自己就身在现场,透过一层七彩斑斓的光圈窥视一个家庭的日常。

2、以我的粗鄙理解,小说的主题是孤独。每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孤独的,并且在孤独中走向封闭。整个家族的成员都不善于表达情感。他们中有的自我封闭不与人来往,如丽贝卡、第四代的蕾梅黛丝等。有的执着于某一目标疯狂追逐,如家族元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上校等。正如小说中写道:“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有的人去航海,有的不断发动战争和暴力,有的沉浸在灯红酒绿喧嚣闹市,有的流连于风月场所,有的走出小镇留学……可最终他们为摆脱孤独所做的努力都归于挫败。孤独带来封闭,封闭导致落后,最终将整个家族带往毁灭的深渊。

整个家族百年的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下一代人重复上一代人的性格、生活经历、命运归宿。而每个个体也在不断重复自己的生活。第二代中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不停地做小金鱼,直到凑够25条就放到锅里融化重新再做。阿玛兰妲晚年为自己缝制寿衣,白天缝,晚上拆。家族第一代女主人乌尔苏拉晚年得了白内障失明却能在家中来去自如,因为她有足够的时间听察家里每个人的行为动作声音。她发现他们每天都和前一天走一样的路,在一样的时间点做一样的事,做一样的动作。重复,大概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睡,上下学,上下班无不是在重复。而重复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孤独?

3、孤独的前奏是浮躁。而浮躁是年轻人的通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年轻的时候带领人民建立了马孔多村,那时候的他除了搞生产发展村子没有别的念想,直到阿拉伯人来到小镇带来众多新奇玩意儿。他荒废了正业,鼓捣实验室,时常想做出点新发明,后来又一头扎入到破译手稿的工作中直到发疯。他的后代子孙们也无一例外地在年轻的时候进行了各种尝试。可以说他们是不满足于现状,为摆脱现状而寻求出路。但是如果每一种尝试都是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那就是浮躁。

想看书,拿起书读了没几页就开始刷网页,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玩了会儿手机又开始看视频,看了会儿视频看到消息提示又开始和朋友侃天侃地。最后眼睛瞟到手边翻了几页的书才想来自己一开始是想要看书。再如出去旅游贯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原则,走马观花,疯狂取景,然后花大部分时间修图选图发图。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匆匆忙忙,庸庸碌碌。浮躁的我们与书中的人物何其相像。

4、查了作者写这本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才明白作者是在用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文中的情节多么荒诞不羁,都取决于作者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体悟。政客的虚伪,战争的无情,统治者的残忍,民众的愚昧和无知既是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当时的现实社会存在的。读后感作者借马孔多村民对外界世界的排斥来暗讽拉美人民排斥文明进程的自我封闭和甘心被束缚。作者曾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他希望拉美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反抗愚昧、落后、保守。只有摒弃孤独,才能振兴民族。

人类是群居动物,倘若不与人交流,一味地闭关自守,只会陷入无尽的黑暗。只是,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一定会有的情感体验。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与孤独对抗,我们建立各种社会团体为的不正是在每一个个体中寻找丝丝关联,在有限的生命中抱团取暖结伴而行。于是,在与孤独的对抗中,有的人产生了和解。他们喜欢独处,享受孤独。也许,这种和解带着本身对独处的喜爱,不会让人在独处时产生心灵上的不适感,也就不再是当初面目可憎的原始孤独了。

作者最后写道马孔多小镇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但愿我们在与孤独的对抗中,能找到一点追求,一点希望,一点价值。在漫漫人生长河中与孤独和解,达到平衡走完一生。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2

在假期里,我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了一场邂逅。十本优秀书籍之中,读后想为它写点什么的感觉最强烈。

《百年孤独》和众多外国名著给我的第一感觉一样,内容复杂,人物众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写作顺序也多采用倒叙和插叙,初读甚至一度因为晕头转向,理不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放弃深读。但是第二次将人物对号入座后再读,便被书中所渗透和传达的孤独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作者赋予了人孤独,同时又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然而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孤独也与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孤独不同。带上时代背景与作者的身世细细品味,孤独似乎又为我们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接受了采访,对孤独的解释似乎很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那一刻,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我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走向文明,开放与繁荣。

此外,《百年孤独》的魅力也在于离奇的故事情节。贯穿整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们不时会见到鬼魂。“这些鬼魂象征着是马孔多挥之不去的过去。事实上,这些重复出现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历史的特定发展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布恩迪亚和整个马孔多都是鬼魂。他们被自己的文化所隔离和排斥,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处处依赖他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思改变。”书中的宿命论暗喻了古往今来导致了历史不断重复的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使得拉丁美洲的历史被解读成了一个循环,一个不可能出现变革的循环。书中的旁白也加强了这种宿命论给予读者的压迫感。这些光怪陆离,恰恰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所无法隐藏的魅力。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能够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3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书心得,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4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5

“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吧,这样孤独,而这种孤独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就如水一般,悠长不断,你越用手碰它,它就会越伴随着你。就如李煜对于寂寞与愁的感慨一般“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这本百年孤独中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的拉丁美洲,那时的孤独是残忍的,悲痛的。那时的拉丁美洲一直在徘徊,从未前进过,就好像清朝时闭关锁国的中国,孤独得好像世界只剩下自己,自己就是一个世界。而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正是他们自身的孤独造成的。

“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却有着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同时,他意识到马贡多陷落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这样是无法让他人了解的独一无二的马贡多文明的。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让马贡多贯通外界。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他未开辟出的马贡多的文明,一颗还未升起就已糜落的星星。而之后的几代人,缺少像他一样的胆识与勇气的人,他们之间几乎没有感情沟通,都陷入了个人的孤独与苦闷,他们有着生理上的欲望,对权利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对暴力的崇尚,他们同时又拒绝着身边每一朵晶莹美丽的花朵,拒绝远方传来的呼唤,拒绝遥远世界投射出的光芒。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走出小镇的孤独不同,思特里克兰德的孤独是极少人能了解他画中的意思的一种找不到知己的落寞,他们的孤独是自闭,他们一个人猜忌,从未放过自己;一个人做事,从未与人交流;一个人发呆,从未想过创新。他们想要冲破孤独,却无能为力。他们的孤独,是不理解,不了解,不团结。

有句话是说情到浓时浅亦深,情意最浓的时候,一个浅浅的印记,便可刻苦铭心。那么我想对于他们来说,孤即无穷荆便弃,孤独到无人时,一簇荆棘,便让他们丢盔弃甲。钟摆能让任何东西飞起来,却无法使自己腾空。他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擅长的,但是,他们各自朝着自己一律的方向走去,也不会同他人的道路同到一起,将马贡多的文明腾到世界,让世界看看。

想必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张出了一条猪尾巴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就是对他们这种不创新,不走出自身建造起的小黑屋行为的讽刺与惩罚。倘若将猪尾巴代指他们的不团结,那么,蚂蚁就是那种能让他们走出黑屋的曙光,一把利刃无比的刀。

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当闭关锁国的清朝遭受到了外界剧烈的撞击,八国联军强烈的侵犯,清朝这才打碎了自身为自身建造的“大清王朝富可敌世”的臆象,从“茧蛹”中走出,才意识到外界的经济已有经济革命,中国并不强,中国还有一大段路要赶。同样,这个家族的灭亡也应当让更多人,让世界知道,既然孤独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要理解这种孤独,无从止歇地从满地荆棘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路。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文中的家族由于蕾蓓卡的到来,纷纷患上了失眠症。犹记得,蕾蓓卡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能咬着自己的手指,她多么孤独呀,挂上黑幕的天空下仅剩她一人醒着,熬着漫漫长夜。这也是在启示我们,被遗忘的历史,它,也很孤独啊,我们不应该忘记它,抛弃它,而是,将它从孤独的泥沼拉出,携它一起,奔向未来。

生未百年,死不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6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书,它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令人费解。但当我们读完它,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小说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也随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作者是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

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连续统一体,一张相互关联的关系_。不管一些细节如何奇特与怪诞,小说更为重要的效果是表现热烈的兴致、健康的幽默感,乃至理性与同情。

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我不知道作者描写布恩地亚家族的时候有没有一丝同情。我看这一切的时候只替他们感到可悲。他们七代人没有一个人懂得爱,最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爱的结晶,却是整个家族的毁灭。这些带有真实性的夸张,读来不免让人陷入深思。也就觉得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凄凉。

读完全书,你会被这种悲观的念头击溃,会傻傻的想人生就是这样,一切的命运都无法改变,难道这样就不要活了吗?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能摆脱这宿命的孤独?心口像压了块石头,好像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需要面对阳光来证明自己其实刚才只是做了一声恶梦。虽然走出去了,却分不清是上午不是下午,但仍觉得很幸运,真的是一种解脱,以恶梦中惊醒,一种逃离死境的庆幸,一种动后余生的喜悦。

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微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险,冲动,勇敢和不屈,深吸一口气,拍拍胸脯为自己的庆幸感到喜悦,百年孤独注定一辈子的孤单,虽然现实生活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还是坦然面对,想想伟大的哲学家,想想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或想想身边比我们更艰难的人,我们那些小孤独就随时即逝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篇7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向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一向深刻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终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终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我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十分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一样,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我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终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明白自我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终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终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午时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能够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750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