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复习古诗鉴赏模式与典故归纳

时间:2023-05-29 18:38:59 由 zhengcansheng0001 分享 浏览

初三语文古诗复习古诗鉴赏模式与典故归纳

  了解和掌握古诗鉴赏答题的技巧和模式是有效提高初中古诗题目分数的方法,那么具体的技巧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 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 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 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 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初三语文古诗复习古诗鉴赏模式与典故归纳相关文章:

1.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大全

2.初三语文古诗鉴赏资料大全

3.初三语文古诗分类复习与背诵

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试题

5.2019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赏析题怎么做 初中生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初三语文古诗复习古诗鉴赏模式与典故归纳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初三语文古诗复习古诗鉴赏模式与典故归纳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