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感想

时间:2023-08-25 13:18:20 由 yjm 分享 浏览

论语心得感想(精选10篇)

论语心得感想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论语心得感想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论语心得感想(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论语心得感想篇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一依据年龄段划分的人生境界,成为后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大家将自己与孔子对照,看自己已经达到了哪一层,越往上,越是欣喜。孔子的伟大,大概主要也在他的人生境界。

十有五而志于学,并不简单,难在这个“志”字。中国古语总说立志当早,但年幼时哪里能够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这时候立下的长志,又怎能保证不是旁门左道?古人从小读圣贤书,倘若禀赋不适合子曰书云,那便要么读成呆子,要么半途而废。读进去的,还有可能最终成为假道学先生一类,真正从中体会到圣贤胸怀而立志于学问的人,当真如凤毛麟角。可立志对少年的确极为重要。人生本来短暂,倘若寻找自己的方向已经耗费了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就太过可惜了。王国维人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找准了自己的方向,路便在脚下。

三十而立,立的是事业,更是人格。倘若三十岁还在飘移不定,不能构建起由外到里足以自立的自己,恐怕孔子便要说“不知其可”了。由十五到三十,学问之道漫长而艰难。据钱穆《新解》所附孔子年表,三十岁时,孔子开始授徒设教,已经有弟子从游。孔子人格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事业也已经起步,这是孔子人生的第二阶段。

人生极为复杂,许多事情都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简单,因而即便已经建构起自我,依然难免在种.种乖谬吊诡面前心生困惑。倘若我们机械一点来看的话,圣贤如孔子,也花了十年的时间来消解种.种困惑。四十不惑,不论在学问、道德还是政治主张上,他都已经屹立不倒,不再有任何的迟疑不决,不再有丝毫的踌躇不定。他已经成熟了,这也是一个人步入中年的理想状态。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什么?《孟子·万章上》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没有人叫他做,而他竟做了的,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他竟来了的,就是命运。孔子一生志于播行仁政,初在本国不见用,五十五岁高龄开始周游列国,各国国君对他敬重有加,却不肯实行他的仁政主张。周游途中时有困顿,甚至被围攻,绝粮食,师徒失散,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没有退惧,因为他相信由他恢复周礼乃是天意。“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但他的政治主张屡屡碰壁,他大概也知道这一生最大的理想无法实现了。可他依旧执着,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命运。钱穆《新解》说:“何以当然者而竟不可通,何以不可通而仍属当然,其义难知。”分明施行仁政是顺天之意,却走不通,分明走不通却还是要走,最后只能叹一句“知我者其天乎”。这,大概是命运最大的吊诡吧。

耳顺,意思是说听到别人的言语,都能辨明其所以,不再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或喜或怒。因言语而心有所动的人,多半只想到这言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倘若像孔子这般一听别人言语就知道对方为什么说这些话,那么不论批评赞扬,都变得再寻常不过了。在孔子那儿,天命已经明了,径直走下去就是,因而于旁人的议论批评,就只当耳旁风一般。耳顺一境,年轻人最难登临,就像我,常常因别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又因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无奈,这只能诉诸年岁的增长,慢慢参悟了。

若说前面各个境界凡人尚且能够达到,那么这最后一境,就似乎只能属于“神”的境界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多难啊,人类性善性恶尚不可知,原本保有动物性的一面却无疑义,倘若没有一整套由伦理规范搭建起来的秩序体系,这个世界可能便到处是率兽食人了。由今日世界的井然有序,足见人类理性的伟大。无可否认,这是道德、规范、法律的功劳。但孔子此时的“从心所欲”,所从者,乃是“心”,以一己之心而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所逾越。这就像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无所为,却好像无所不为,万物畅行不悖。孔子有所欲,却好像毫无所欲,从不逾矩。这里以天比孔子,当然不是孔子本意,儒家即便从“儒教”这个层面考虑,也绝没有人格神的概念,因而这只是孔门弟子及后人表达崇仰孔子的方式,就如子贡所言,“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孔子的人生至高境界,我辈常人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也好,正如太史公所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个伟大的人格在前,我们的人生坐标便清晰了许多,这大概已经很重要了吧。

论语心得感想篇2

南怀瑾先生著作《论语别裁》中南师有谈到“才具、学识、品德三者具备,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感于现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学识”而忽略“才具、品德”的培养,谈几件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小事。

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就象一朵带刺的玫瑰,不合群、不排队做操、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幼儿园的活动限制太多,游戏很幼稚,她不喜欢。老师则说这孩子是不是精神有问题,经常眼神迷离,小小孩子经常一个人沉思,不合群。但是孩子在家有说有笑,怎么到了学校就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在幼儿园两个老师管三十多孩子,女儿从老师那里受到的关注少了,得到的爱少了,受到的限制多了,因为不听话被批评,被冷落了。作为家长,怎么办呢?第一要体谅老师的难处,孩子不听话,很难让老师不批评;那就期望老师多爱一点孩子吧,我选择了和老师处好关系。

首先,在老师面前承认孩子的缺点,希望老师多担待。但在孩子面前还是以鼓励优点为主。我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报名成为家委会成员,配合老师排练一些亲子游戏。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元旦晚会,我们几个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一起自己准备道具,排练节目,其乐融融,真的和一个大家庭一样。老师和家长熟悉之后,自然对待孩子更有耐心,关爱多了,批评少了,孩子很快融入了班集体。

另一件事是女儿上小学了,因为平时自由散漫惯了,教室里坐不住、说小话、写字东倒西歪、下课打闹,老师没少到我这里告状。我呢,一概顶住,从不告诉孩子这种事。只是孩子在家里写作业时,我提醒孩子坐姿,而且是以保护眼睛为理由。那时我每天和孩子一起做眼保健操,其实就是希望孩子做事认真些。我扮成近视眼,故意看不清视力表等等,边游戏边提醒吧。真应了叶曼老师的一句话“家庭教育中,不谈道德,只言利害”。批评也是以利害为基础,不针对品德批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太强,做错了事,大部分不是品德问题,而是无意的。经验不足,喜欢尝试,调皮,分不清轻重缓急都可能犯错误。终于孩子在三年级下学期,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长大了。字写得板整了,学习主动了,开始在家中的饭桌上批评其他不守纪律的同学了。

再说说儿子打人的事,我作了点细分:内外有别。儿子到外面打其他小朋友,即使其他小朋友不还击,我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打他,并告诉他,被别人打是很疼的,几次下来,孩子就不打外人了。但在家里,儿子有时打我,只要不太疼,我认了。第一因为我在外面打了他,第二他有姐姐,姐姐有时打他,他不敢还击,可能有负面情绪积累,我算是他的出气筒。现在我们父子经常打闹,当然每次都是以我的“失败”告终,都成游戏了。因为有打闹,个人觉得还是跟儿子亲。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无解的问题:学校作业太多。我为此请教过心理学教师。他说:“没办法,家长替孩子做点吧!”后来孩子有问题请教我时,我一看如果题目很简单,我就说:“哎呀,这题很难,让我好好想想,你最好再读一遍给我听听。”往往孩子在重读题目中就说:“行了,老爸,我会了”。如果我看这题很难,不适合孩子做,我就说:“这题简单,你照我说的写就是了”。孩子不放心的问:“这样行吗?”我说:“没问题,如果错了,回头找我,我问你老师去”。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秘方:儿子小时候经常腹泻,用培菲康治标不治本,今天用药今天管用,明天不用照常腹泻。后来经其他家长推荐,用婴儿健脾散,非常有效,标本兼治。因为腹泻与脾虚有关,健脾才对症。

有感而发,写的很随意,但是有南师太湖大学堂的教育宗旨:才具,学识,品德三者具备,我们就会少走弯路。细细体会自己与儿女之间的因缘,不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所迷惑。

论语心得感想篇3

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芒,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辟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教会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教会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做人要诚实,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耻下问,否则只会贻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也曾拜过师,而他的经历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我从中学到了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改变自身的缺点。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任。虽然前方的路荆棘遍布,但是我们要学会披荆斩棘;虽然前方雷电交加,但是我们要勇往直前,中国的未来由我们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在吟唱:读《论语》吧!

论语心得感想篇4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典籍不计其数,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论语》就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

学习《论语》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本分。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论语》十句经典,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崇拜“游戏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导致学业荒废,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样年华,却被白白浪费在虚拟的游戏中,被白白浪费在浑浑噩噩中。年轻时代,时间不能太随性去支配,要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踏踏实实。

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位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不是珍惜时间,忘我勤奋的楷模。时下,不少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们没有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上课就萎靡不振,无心听讲。基本的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用业余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长此以往,岂不是毁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了自己充实的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珍惜时间,一道务实奋进。来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实现自己成功的人生。

论语心得感想篇5

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心得感想篇6

寒假,我读了些《论语》,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用来检查自己加以改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处,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学习,见到坏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错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伟大的孔圣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被几个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孩子说出了挡路的原因,孔子认为有理,见他聪明,就又提了一些问题。项橐对答如流,孔子便虚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学问的孔子都虚心地向一个小孩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更要虚心好学啊!

观光电梯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个酒店因原来的电梯不够用而请来了建造师和工程师设计新的电梯。建造师和工程师一致认为在每层的楼板都要开一个孔,以便安装新的电梯。一个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谈话,就建议把电梯建在酒店的外墙上就省事多了。建筑师们眼睛一亮,连声叫好,观光电梯就这样诞生了。因为建造师虚心地听取了清洁工的意见,才有了观光电梯的诞生。如果建造师们看不起清洁工,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能诞生今天的观光电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论语心得感想篇7

孔夫子的《论语》语言艰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只知道《论语》是一本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它的一概不知。即使人们常说:“半部《论语》,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

可是在20--年,我偶然在中央十套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看到于丹老师讲《论语》。由于于丹老师讲的太精彩了,从此我每天中午准时收看“百家讲坛”,慢慢地喜欢上了《论语》。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种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老师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孔夫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脱胎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论语》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贷》)这则语录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是啊,《论语》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今天也会说,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迪。

……

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于《论语》的博大精深,终于有了点滴的感悟。我相信这本书会陪伴我的一生,我爱上了《论语》。

论语心得感想篇8

对于《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可是真真正正坐下来阅读它还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们对于《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从深处挖掘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最简单的句子里面蕴藏着最深刻的道理。

《论语》是一本记录圣人孔子言行的书。在读了之后,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负,而且书里面也记载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成了我们现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言论很多,而我在这里只是把读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触的话想要拿出来分享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比如说: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这句话其实说着很简单,但是在我们做起来总有一些困难,可能我们现在强加给别人的不是有形的物体,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在无形中把一些情绪强加给别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想这个是不可取的,所以这句话依然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态度。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在学习上我们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在工作上我们同样要这样,很多人都想着我们做到怎么怎么样的业绩,可是光想着怎么样能够快点的完成目标,做出成绩,却忘记了很多事情基础很重要,过程也很重要,只想着快点到终点,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风景,我想这并不是成功。很多时候,我们要放平心态,规划好,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实现,这样才会看到更美更长久的风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享受生活,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吃喝玩乐上面,等到年龄大了,才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实现,心里就有很多后悔,可是时间却在也回不去了。看着孔子说的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孔子都有如此感触,说明无论世界怎么样发展变化,真理的东西还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也要时刻谨记这句话,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来后悔。

我读了《论语》后,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们现今社会还是经典,而且也是我们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师说得:《论语》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它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心得感想篇9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

《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如“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入体会。

论语心得感想篇10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立刻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欢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立刻出此刻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十分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可是,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所以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我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可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我的行为也有所改变。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论语心得感想相关文章:

★ 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怎么写

★ 阅读论语心得

★ 感恩心得体会六百字

★ 优秀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 感恩与教育心得体会

★ 感恩心得作文600字左右

★ 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 读书《论语》心得

★ 《论语》阅读心得

★ 关于感恩心得体会1000字

观看视频教程论语心得感想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