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_处暑适合喝什么粥

时间:2022-12-01 05:56:09 由 谢特色hhj 分享 浏览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 处暑适合喝什么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处暑适合喝什么粥

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

推荐一:燕麦南瓜粥

材料:燕麦30克,大米50克,小南瓜1个。葱花、盐适量。

做法:南瓜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锅置火上,将大米放入锅中,加水500克,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入南瓜块,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燕麦,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熄火后,加入盐、葱花等调料。

功效:南瓜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身体必须的“补血元素”,可以帮你补足血气,而南瓜含有的其它营养素,可以助你排毒养颜、抵抗疾病!其次,南瓜含有丰富果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还能黏附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推荐二:杏仁红豆粥

原料:大枣50克、美国大杏仁50克、大红豆50克、大米200克。

做法:大杏仁和红豆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夜。把全部材料,加入焖烧锅的汤桶,最好在晚上做好,早晨就可以喝到热腾腾的粥了。一次性加足2升水,置于火上,大火烧沸,煮10分钟。把初步加热好的粥桶,放入外锅中,盖好锅的盖子放置8小时就可以了。8个小时后打开,就可以吃到香滑浓稠又健康的大杏仁红豆粥了。

功效:大枣有保肝护肝的作用。美国大杏仁促进消化和吸收,也有缓解便秘的功效,可以体内降低胆固醇水平。红豆杏仁粥,是一道健康的益气养心、润肺排毒、清火养颜的好粥。

推荐三:小米红枣粥

材料:小米50克,红枣10克,雪梨半个,枸杞一小把,冰糖、水适量。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后去核对半切开备用,雪梨洗净后去皮去核,切小块备用;锅中放水,水开后下入小米和红枣,搅拌均匀后大火煮10分钟后,转小火煮至小米粥粘稠;放入雪梨块后再煮5分钟,关火后撒入枸杞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搅拌至冰糖完全融化后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小米性凉味甘、咸,入肾经,兼入脾、胃经,可滋阴养肾、健脾和胃,还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搭配红枣、大米等补气补血的食材食用更具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推荐四:百合红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

功效:百合滋阴降火;山药滋肾润肺;薏仁健脾利湿;红枣补气养血明目,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富含维生素C、A。秋季的干燥,易使“干眼症”——角结膜干燥症发作,可以食用百合红枣粥。

推荐五:川贝雪梨粥

材料:川贝母12克雪梨1只大米50克。

做法:把川贝洗净,去杂质。雪梨洗净,去皮和核,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川贝母、梨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把锅置武火上,用武火烧沸,用文火再煮40分钟即成。

功效:润燥消风,清凉滋阴,养阴清热,还能帮助消化,治疗秋咳。雪梨能润肺解燥,醒酒降火,化痰止咳的功效。川贝能化痰宣肺气。

推荐六:红薯粳米粥

材料:红薯两块,粳米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加水入锅熬煮,后放入块状红薯熬熟即可。

功效: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与粳米熬粥可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寿。

推荐七:百合银耳粥

材料: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功效: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之功,对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烦躁和失眠颇有好处。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推荐八:黑芝麻粳米粥

材料:粳米,黑芝麻,枸杞。

做法:黑芝麻用小火焙香后,辗碎备用。粳米淘洗乾净。枸杞用温水泡发。将黑芝麻、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放入泡发的枸杞,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养五脏,润燥通便,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煤结、病后虚赢、须发早白、妇女产后乳少等。

推荐九:雪梨大米粥

材料:雪梨2个,大米200克。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丝,大米淘洗干净;雪梨丝放入汤锅,加足清水,煮开后放入大米,煮至米烂即可。

功效:梨具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梨虽然很甜,但是它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雪梨大米粥,可清热润燥、性质温和,尤其适合肠胃虚弱,不能吃生梨的老人和小孩。

处暑养生攻略

1、调起居解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时

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2、秋燥易伤津亏阴

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 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3、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处暑加强自我保健方法

处暑加强自我保健方法一: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处暑加强自我保健方法二:捶背法可补养肺气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1、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2、摩喉:

上身端直,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处暑加强自我保健方法三:按摩气管两侧防哮喘

处暑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处暑加强自我保健方法四:养脾胃祛湿是关键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不知不觉地开始吃点好的——按中国人的习惯,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还讲究“贴秋膘”。不过,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

这一时期,还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薯类、食用菌类等食物,少吃高热量、难消化的肉食。否则,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同时,过多的热量还容易引起我们发胖,甚至易导致患高血压、心脏病。

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四指并拢与拇指相对应放置于颈部气管两侧,进行有节律性提捏,用力要轻而缓,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复进行1—2分钟。


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相关文章

★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 2022处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 小暑节气的气象变化2022

★ 处暑天气有哪些变化2022

★ 2022处暑的习俗活动

★ 2022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2022

★ 处暑知识大全

★ 处暑养生吃什么好

★ 处暑后养生吃什么好

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_处暑适合喝什么粥相关文章:

★ 2021寒露的养生食谱及禁忌

★ 2021寒露的食疗食谱及养生汤

★ 2022处暑饮食习俗_处暑的传统习俗

★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_吃什么

★ 寒露的传统风俗及养生要点

★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_有哪些传统食物

★ 霜降吃什么食物养生_霜降养生应该怎么吃

★ 处暑应该怎么养生_有什么饮食原则

★ 寒露的文化特色及养生水果

★ 2022白露的养生方法及禁忌

观看视频教程2022处暑适合喝什么粥_处暑适合喝什么粥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