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暑的气候特点

时间:2022-12-01 05:28:36 由 Dongling 分享 浏览

大暑节气,顾名思义,就是暑气最热的时候,大暑是夏季节气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酷热难耐,我们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大暑的气候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的气候特点

目录

大暑的气候特点

大暑养生重在祛湿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如何养生

大暑养生禁忌有哪些

大暑的气候特点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返回目录

大暑养生重在祛湿

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相比其他季节会大很多,再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这时,就会抵抗力下降,平时体质较弱的更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低热头晕胸闷恶心汗出不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疰夏,俗称苦夏。

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返回目录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返回目录

大暑如何养生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4、食材

绿豆

中医上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返回目录

大暑养生禁忌有哪些

1、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2、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3、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4、勿食过多冷饮

很多人喜欢以喝冷水,吃冰棍等方式消暑降温,这反而太寒凉,非但不能降火,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伤害。消暑切勿吃太寒凉,当心物极必反。

5、不要熬夜

时下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够早休息,尽量不要熬夜。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应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6、切勿急躁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返回目录


2021大暑的气候特点相关文章

★ 2021大暑节气介绍

★ 2021年处暑的气候特点

★ 2021大暑节气的防暑降温

★ 2021大暑是什么意思

★ 2021大暑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

★ 2021小暑和大暑的区别

★ 2021大暑是不是最热的一天

★ 2021年处暑的天气特点

★ 2021什么是三伏天

★ 2021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2021大暑的气候特点相关文章:

★ 大暑的养生常识及原则

★ 2021年大暑是几月几日

★ 最新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 2021年大暑是几点几分几秒

★ 2021大暑下雨预示什么

★ 大暑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 2021大暑吃什么风俗食物

★ 二十四节气大暑应该如何养生

★ 大暑的养生要点及传统习俗

★ 2022小暑大暑的意义_小暑和大暑的区别有哪些

观看视频教程2021大暑的气候特点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