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时间:2023-05-25 14:55:01 由 xiangbcl 分享 浏览

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最新)

端午节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毕竟它是国家法定节日,会放假的。关于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一个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用龙舟竞渡的形式来祭祀龙祖的习俗。这是端午节来历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国破山河碎而跳汨罗江自尽,以此殉国,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着米扔进江中,长此以往这一天就渐渐演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例如赛龙舟,饮雄黄酒、朱砂酒,挂艾草,佩香包等活动。相传赛龙舟起源于战国时期,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对屈原不舍,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划船追赶,但是追到洞庭湖的时候也不见屈原尸体踪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都会划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

端午的时候人们还会吃粽子,此举同样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般粽子都是在前一天包好,在晚上煮熟,到第二天早晨食用。此外,在包粽子的时候还会往里面掺杂红枣,这种粽子叫做枣粽,谐音“早中”,寓意读书的孩子吃了之后可以早中状元。

此外还有插艾叶的习俗,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家家都洒扫庭院,将菖蒲、艾条插在门楣上以及悬在堂中,人们还会将艾条制成花环、佩环等佩戴,用来驱瘴。

端午节来源六说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端午节是一个实用性的节日

端午节尽管有许多很不科学、甚至带有迷信性质的活动,但是在广大的民间,却认为它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端午节的一切风俗活动都是在为争取生存、发达兴旺、吉利平安的前提下进行的。端午节的实用性,不仅在于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端午节本身在人们生活中发生着积极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实际利益。这种实用价值,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端午节的活动可以有助于健康,避免疾病,延续子孙,繁衍后代。如插艾篙、挂菖蒲、饮(洒)雄黄酒、戴香包、浴兰等风俗,都起到了驱瘟避疫的作用,对净化环境、增进健康起到良好的卫生作用。二是端午节的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使人们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如龙舟竞渡、走马射柳、散步、登高以及少数民族的赛马、歌舞等活动,都直接地表现了这方面的作用。这是和人们追求康泰、调剂生活、增加情趣、娱乐休息等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相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形式。

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相关文章:

★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

★ 端午节是节日还是节气

★ 端午节精神内涵和意义

★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 端午节有哪些忌讳

★ 端午节当天有什么风俗

★ 端午节五彩绳的意义

★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及意义

★ 端午节的忌讳有哪些

★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观看视频教程屈原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