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时间:2024-03-29 13:48:26 由 ccmz 分享 浏览

过了元宵节之后我们又迎来了惊蛰,现代人可能有许多人对惊蛰不是很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特点:

1、雷响不断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2、害虫出没

《千金月令》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也就是说惊蛰雷响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这个节气是蚊虫等开始活跃的时期,经历过一个冬季,惊蛰这天,大家可以用艾草等将死角等处熏熏,清除污邪之气。

3、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风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吃炒豆

“春雷惊百虫”,据说可以用噼里啪啦的炒豆声音吓走害虫,保护庄稼,保全一年的好收成。“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3、吃烙饼

惊蛰的节气一到,农民一年的春耕准备就从这里开始。这是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 例如,在笔者居住的地区,惊蛰时,人们习惯用小麦粉烤各种各样的年糕,祝今年粮食大丰收。

惊蛰节气的禁忌

1、“祭白虎”

在古代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

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因为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小人也一样,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小人、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3、惊蛰前后“禁订婚,结婚忌”

传说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惊蛰节气为何要打小人

华人社会,向来都有拜虎爷或打小人的仪式。古代以夏历计算,流传下来的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在农历二月建卯为惊蛰节,当日阴气日盛,天地阴阳之气相冲动,渐寒穿转暖之间,春雷震响,激荡的春雷隆隆地把蜇伏眠的昆虫动物惊醒,所以称为惊蛰日,此节为白虎开口日,即拜虎爷求财日。

惊蛰日拜白虎,要用到肥肥腻腻的猪肉、鸭蛋。首先将猪肉和鸭蛋堆塞进虎像的血盆大口之中,将它喂饱,使其不得害人。打小人时用鞋子大力拍打纸扎小人,以免牛鬼蛇神坐大,搞风搞雨,宜化解凶煞。拜虎爷还有另外一个用意——若想财源顺利,应用鱿鱼、豆腐以及鸡蛋等祭拜品。每逢初七、十七、廿七日拜虎爷,可求得财源滚滚。过去人们祭过白虎,打过小人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

惊蛰是什么意思

“蛰”字,繁体字为“蟄”,《说文解字》解释为“臧也。凡蟲之伏爲蟄。”“惊蛰”的意思就是惊醒蛰居的昆虫。

“惊蛰”节气最早见于《仪礼·夏小正》“正月啟蟄”,“啟”为出发、起程之意,到了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劉啟时,为了避讳,就将“啟”字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据说日本至今仍然使用“啟蟄”这一名称。

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桃始华”是指桃花是月始开,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仓庚鸣”就是黄鹂鸣,“仓庚”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鹰化为鸠”是指鹰变化为鸠,鹰指鸷鸟,鸠指布谷,因感春时气候而变化。

“惊蛰”这一天,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一般都会打雷,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春天来得早,在“雨水”节气时已经开始打雷了,但长江流域以及中原地区此时方有春雷,而华北东北西北还要等到“清明”才打雷。

“春雷响,万物长”,雨水渐多,春耕开始,而乍寒乍暖时候,最难将息,可取“惊蛰吃梨”防百病,且记“春捂”不急脱衣。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惊蛰节气到来,这个节气万物复苏。而且惊蛰时节的时候,温暖的天气刚刚回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在中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古时候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一整年之中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有很好的寓意。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相关文章: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观看视频教程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