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

时间:2023-08-25 12:22:33 由 元首 分享 浏览

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最详)

日 来到了现代,七夕已经发展成为情人节,其实古代七夕还有许多禁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览借鉴!

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

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

1、七夕节年轻姑娘,可以对月穿针乞巧。古代的时候,如果有一双巧手,就会找到如意郎君。古时人们会进行比赛穿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能得到织女的祝福。

2、七夕这天姑娘们也有洗头发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的水有很多功效。未婚的姑娘在这天洗头发可以变美,能够得到织女星的祝福,容易找到如意郎君。

3、七夕这一天还会接露水,这一天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的眼泪,把接来的露水抹在人的眼上或者手上,能够让人眼明手快。

七夕起源于什么时候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习俗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喜蛛应巧

捉蜘蛛放入盒子内,第二天看看,如果结的的圆网,说明得巧了多,反之则认为得巧少。

投针验巧

将针投到水中,看针在水底的影子,如果形成鞋、鸟兽之类的就乞巧成功,如果影子粗的像锤子、细的如发丝就失败了。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其实为牛庆生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牛的感恩之心,在昔日,农家如果没有一头牛,日子该是何等的艰辛!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2023年七夕是什么时候

8月22日,星期二,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举行,故名“七夕”,经由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大东》记载:“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尔雅·释天》记载:“河鼓谓之牵牛。”那时候的七夕,仅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

古人最早把七月七和牛郎织女联系在一起,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古代女子主要是以织布纺纱为业,夏季织女星明亮,肉眼容易观测,并且旁边的四颗星颇似“穿梭织布”,出于对星辰和“重日”的崇拜,由此便产生了诸多“祈愿习俗”和仪式。

每逢七月七日,人们设案焚香、拜月祈福,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便是“七月七乞巧”的来历,所以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吃什么好

七夕节吃饺子、巧果、巧芽面、云面、江米条、巧酥、瓜果、鸡、五子、绿豆芽等传统食物。

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巧果

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双巧手。

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江米条

七夕节吃江米条是老南京人特有的习俗。江米条是将糯米粉与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团,放入锅里蒸熟;再将蒸好的面团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团稍微变干,用刀切成面条,放入油锅炸熟,炸好的江米条沥干油后抹上糖浆即可。

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相关文章:

★ 七夕节最应景的10种传统美食

★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和传说

★ 七夕节象征意义是什么意思

★ 七夕节的代表寓意是什么

★ 七夕节为什么要乞巧节

★ 七夕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 2023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 今年202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 2023七夕节具体是几月几日

★ 七夕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

观看视频教程关于七夕的禁忌与讲究有哪些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