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知识

时间:2024-03-02 03:51:44 由 zhanglianxong 分享 浏览

高中最难的学科其实是语文!语文很多题型都容易丢分,失分,所以一般在90来分徘徊的学生非常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1

《诗两首》《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两首》知识点】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际意旨,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同的对诗意的理解,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似乎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如果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人生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人生况味;如从“姑娘”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3、《再别康桥》的意境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再别康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绚丽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脱俗、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给人以审美享受。第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二节至第六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架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五、六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 磐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4、《再别康桥》一诗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此问主要是让我们了解诗作的结构形式和修辞特色对于表达感情、营造意境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使我们领会重叠反复的诗歌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尾两节虽然语意相似,节奏相同,但并不让人觉得啰嗦,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始终缭绕心头。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2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大堰河-我的保姆》知识点】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 金华人。因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的家里抚养。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知识点_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艺术特色1、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展现人物性格。2、排比:形式整齐,更能抒发情感。3、反复: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4、对比:A.地主和农民两家生活的贫富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平。B.对养母和生身父母不同感情的对比:揭示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深情。C.大堰河生前勤苦劳作和死后凄惨悲凉的对比:控诉旧社会的黑暗。中心思想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 “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3

《烛之武退秦师》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 (国势衰微)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②谦词 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4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 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 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二)指出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燕王拜送于庭5.秦王还柱而走6.卒起不意7.日以尽矣8.图穷而匕首见(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8.北蛮夷之鄙人9.图穷而匕首见10.秦王还柱而走11.诸郎中执兵12.左右既前(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进兵北略地2.秦兵旦暮渡易水3.丹不忍以己之私4.樊龄期乃前曰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6.其人居远未来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8.皆白衣冠以送之9.发尽上冠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2.(秦王)乃朝服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14.群臣怪之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6.非有诏不得上17.箕踞以骂曰18.乃欲以生劫之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5

《鸿门宴》

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鸿门宴》重难点】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桮杓: 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知识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三语文必背必修1知识点与基础要点梳理

★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

★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知识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高一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_10大习惯和5种方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高效率学习方法_文言文自学能力培养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四种高分答卷方略_量身定制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夯实基础_学习计划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有方法_化整为零法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四个习惯提高成绩_高中教材的特点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诀窍和思考方法_学习基本方法

观看视频教程高一语文必背必修一知识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