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

时间:2023-05-06 18:33:29 由 wangxueya 分享 浏览

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精选

同学们要想提高语文的高考考试成绩,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你积累了多少文言文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

高三的文言文知识点

1.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表示基数,大体有如下几种形式:

1、从语序上看,数词的基数表示方法,可以直接把数词放在名词、动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动词之后,而较少用量词。

例如:

①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清林嗣环《口技》)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明魏学洢《核舟记》)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战国列御寇《愚公移山》)

④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整数是一百、一千、一万等时,一般省去一。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如果出现零数,往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表示。

①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明刘基《苦斋记》)

②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西晋李密《陈情表》)

2.序数表示法

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词,它的表示法和现代汉语基本一样,在基数前加第字表示。有时也不用第字。

①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唐语林乐工罗程》)

②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南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概数(约数)表示法

概数表示数目不确定。其表示方法如下:

1、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

①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

②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2、用整数表示

①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宋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宋司马光《赤壁之战》)

3、在数词前用数、可且约或者在数词后用余、许、所、奇等表示 。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愚公移山》)

④族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清徐珂《清稗类抄冯婉贞》)

⑤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汉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⑥顷之, 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失从者百许人。 (清魏禧《大铁锤传》)

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明魏学洢《核舟记》)

⑧从弟子女十人所。 (汉司马迁《史记西门豹治邺》)

4.倍数表示法

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用两个数词相乘表倍数,其中前一数词表示多少倍,后一数词表示一倍的数。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表示倍数,可以在数词后用倍,也可省去倍。表示一倍可以省去一,十倍用十、百倍用百。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3、用蓰字,表示五倍。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

5.分数表示法

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如果分母是十百千万等,可以直接写成分母+分子的形式或在分母与分子之间加之表示。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示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①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西汉刘安《淮南子塞翁失马》)

③ 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刘开《问说》)

④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此外,还可以将名词放在分母之后表示分数。例如:大都不过叁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不过,这种表示方法中学课本中出现的很少。

高三文言文知识点难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归纳

★ 文言文的高考必备考点大全

★ 高三学生高考考前个人复习计划(10篇)

★ 学校高三高考前复习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高三学生高考前复习工作计划(10篇)

★ 高三年级学生高考前复习计划

★ 高三学生高考前个人复习计划(10篇)

★ 高三高考前总复习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学习计划最新(10篇)

★ 关于初二数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观看视频教程高三文言文考点知识积累总结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