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

时间:2024-02-08 09:22:54 由 dlb 分享 浏览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一

  【案例的背景与主题】

  1.案例的背景: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这之前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一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其二是1919年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和提倡新思想与新文化。《祝福》即完成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出掌临时政府时期。故事以中国20年代浙江东部的农村市镇作为写作背景,当时中国虽然已推翻了专制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却还未步入正轨,军阀掌权,到处一片混乱。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仍然紧紧地桎梏着百姓,妇女受害尤为严重,当时的农村妇女更惨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和迷信邪说的蹂躏和毒害。

  2.案例的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四大绳索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3.案例的教学目标:

  A.准确把握祥林嫂﹑鲁四老爷等人物的形象特征。

  B.探究鲁镇鲁四老爷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C.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4、案例的重、难点:

  A.探究鲁镇鲁四老爷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B.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案例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想不想看一段影片? 公元20世纪20年代某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浙江鲁镇盛大的祝福中,祥林嫂却悲惨的流浪在街头。那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单薄褴缕的衣衫,紧紧地包裹着那枯干的躯体,苍白的头发被寒风撩起,那木刻般的无神凄然的面孔,在寒风中没有丝毫的抽动。那双眼本想睁开来看看这最后的世界,看看这些愚昧而又善良的人群,但怎么也抬不起来。她此时,所依赖的,恐怕只有那手中紧紧握着的破竹杆。然而可怜的祥林嫂,在鲁镇盛大的祝福中,悲惨的倒下了。

  好,刚才大家观看了祥林嫂寂然死去的影片,她是怎么死的?谁是真正的凶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那么谁是残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请全体同学了解一些有关案情内容。

  1、档案资料:

  外貌特征:见课本第17页﹑第20页﹑第15页(按时间顺序的三次肖像描写)?

  生平简介: 27岁丧夫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28岁被抓改嫁撞破额角,31岁丧夫失子后再到鲁镇,32岁捐门槛但未赎罪,34被赶出鲁家沦落为乞丐,死前向我询问灵魂,大约38岁欲做奴隶而不得悲惨死掉。

  2、案发背景: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

  《祝福》即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时代面貌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3、案发嫌疑人:小说人物 祥林嫂生前所接触的有那些人?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我”等人。

  4、案情过程:那么本文的案情结构是怎样的?——情节结构。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

  祝福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叙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师问:课文采用倒叙有何作用?

  ①从情节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从主题上揭示反封建主题。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祥林嫂被害的有关案情,下面我们就分四个调查组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及早把凶手捉拿归案!

  三、探究学习过程。

  1.成立四个调查组

  A组:是否自杀?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包括三次肖像的变化)及性格形象

  B组:被鲁四老爷﹑四婶杀死,探究鲁四老爷﹑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C组: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探究柳妈及鲁镇的人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D组:被“我”所杀,探究“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及形象。

  2.宣读调查组探究讨论有关要求。

  3.各调查组代表分别汇报调查取证详细情况(书面报告)。

  A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不是自杀。

  观点:我组一致认为祥林嫂不属自杀,而是他杀! 理由如下:

  证据:生1:请看祥林嫂的三次肖像变化.生2:再根据她的不幸一生遭遇也能看出, 祥林嫂的人生确实没有春天,她是被逼死的。

  结论:我组认为祥林嫂毕尽全力去……佣人,不会自杀而是幕后凶手所杀!报告完毕!

  师小结: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经历了人生的多次变故摧残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被逼成垂死挣扎的人。三次肖像变化深刻的表现了她逐渐被摧残的命运。那么她的人生有没有春天?祥林嫂经历了逃到鲁镇暂时做稳了奴隶 →被赶出鲁镇欲做奴隶而不得→沦落为乞丐必然死亡的悲惨历程。

  师述: 祥林嫂的人生没有春天。①祥林嫂在春天死去丈夫;②春天被迫再嫁;③春天痛失爱子;④新春到来之际一命归天。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这几个最不幸的情节都安排在欢乐美丽的春天,大家说这在文学上采用了什么写法?

  以乐衬哀,更有力地揭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师小结:老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过渡: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捐了门槛想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再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年仅38岁的她会自杀吗?所以A组的分析很有道理。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接下来请听B组的调查报告。

  B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鲁四婶杀死的。

  观点: 我代表B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

  证据: 生3:请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生4:我组还认为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鲁四婶自始自终只是把祥林嫂当成………鲁四婶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报告完毕!

  师小节:老师根据B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师述:B组认为鲁四老爷是当时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私冷酷虚伪的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鲁四老爷是凶手又不是凶手,他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手中的什么?——封建政权(板书)其实,鲁四婶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真正的幕后凶手也应该是鲁四老爷所凭靠的封建政权。那柳妈又是什么?接下来请听C组的调查报告。

  C组汇报:我组认为祥林嫂是被柳妈等鲁镇的人合谋杀死的。

  观点: 生5:我代表C组陈述报告,我组认为祥是被柳妈杀死的。理由如下:

  证据: 请看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

  结论:从以上线索足以看出毫无同情之心的柳妈……把祥林嫂推向……,她也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生6:我组还认为鲁镇上的人们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证据: 请看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鲁镇上的人……。

  师小节:老师根据C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祥林嫂的婆婆为何能随便卖她?祥林嫂有名字吗?为什么永远叫她祥林嫂?在鲁镇为什么祝福祭祀的只允许男人,而女人呢?其实柳妈是帮凶又不是帮凶,她也只是杀害祥的直接参与者,那真正的凶手是谁?

  过渡:C组认为祥林嫂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鲁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冰冷的人群里,以上所有人物合谋杀害了祥林嫂。其实,鲁镇上的人是凶手但又都不是凶手,柳妈等鲁镇的人难道不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吗?其实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幕后凶手很多。

  板书①族权:②夫权:③封建礼教。因此族权 夫权 封建礼教等才是杀害祥的真凶,那文中的“我”又怎样呢?

  D组汇报: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观点:生7:我代表D组陈述调查报告,我组认为文中的“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理由如下:

  证据:我们来看文中的“我”对祥林嫂的态度。

  结论:“我”也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

  师小节:老师根据D组的回答总结一下。

  “我”没有正面回答魂灵的有无,显得很无奈,说明“我”作为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虽同情劳动人民,但灵魂却还受着封建迷信思想的深刻影响。试想,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态度尚且如此迷信冷漠,更何况普通的民众?因此说“我”是凶手但又不是凶手,“我”也只是杀害祥的参与者,对祥林嫂的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问:文中有关封建迷信思想描写的语段很多。

  师总结:因而从很大程度上说祥林嫂是被神权和封建迷信等残害致死的。 ?

  板书:神权 封建迷信

  四、结案并归纳主题思想。

  刚才四个组的调查报告都有一定的道理。祥林嫂不是自杀,鲁镇的人是凶手但又不是真正的凶手。其实,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也都受到了封建观念的驱使。与其说鲁四老爷等人是杀害祥林嫂的直接参与者,还不如说是万恶的封建社会用四大绳索连同封建礼教和迷信,把祥林嫂活活杀死的!他们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他们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齐读两位作家对《祝福》的评价。

  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鲁迅的挚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师述: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五、课外拓展延伸。

  过渡: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合谋杀害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难道封建思想就只残害了祥林嫂一个人吗?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祥林嫂被无辜的残害着。

  请学生自由举例例如:

  ①《孔乙己》中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失魂落魄的穷书生只能站着喝酒,最终悲惨的死去;

  ②鲁迅的《药》,愚昧的华老栓用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足见其受封建迷信的毒害之深;

  ③《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她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唯一希望,宝儿的不幸夭折,封建礼教使她失落了明天;

  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由别离、抗婚到双双徇情,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⑤东晋末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在一个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一对相爱恋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最终被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所拆散,双双徇情化蝶。

  由此可见封建思想的罪恶滔天,惨绝人寰!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拯救以上无辜众生的命运?———彻底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消灭封建社会!

  六、悲情总结。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二

  祝 福 教学内容分析:

  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小说《祝福》一直很受重视。《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学生情况分析:

  同学们对鲁迅以及鲁迅作品反映的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学生的解读也容易脱离文本,陷入惯有的模式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的的基本字词,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小说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透过鲁迅朴实冷峻的叙述语言,体会文中蕴涵的激愤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预习、讨论法

  2、教学策略:教师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导、提问法。 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1、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堂让学生互动讨论,课外补充在网络上搜索资源,研讨祥林嫂死亡的悲剧原因。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一)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清课文各部分所写内容及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分析祥林嫂之死的 原因,把握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方法和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作者重回故乡观察的“变”与“不变”串联课文。

  分析鲁镇的“不变”

  分析祥林嫂的“变”,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她的变化?

  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我”,四叔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作品批判性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的“变”与“不变”

  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反复”手法

  【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

  课前预习:读准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理清祥林嫂的一生不幸经历

  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不变”的环境及习俗—三次肖像分析“变化”的祥林嫂—个人不幸经历造成的变化—周围接触的人加速了变化(部分若讲不完留在第二课时讲)

  第二课时:活动课,学生讨论自主赏析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次做工到变为乞丐)

  第三课时:课文写作手法总结——标题分析

  也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三”: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三次肖像描写,三次反抗。

  也可以片段:为《祝福》中的“我”写日记

  12月23日,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午饭后,防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知人论世 (8分钟)PPT

  1、作者介绍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鲁迅谈《祝福》

  “喜剧”、“悲剧”、“惨剧”这种名称,也可以用到有些小说上来:比如《祝福》。祥林嫂到后来,弄得活既不成,死也死不得。如果有鬼,她将被锯开身子来;如果无鬼,将永远见不到惟一亲爱的阿毛了,悲惨到了极点。但这种痛苦,并不是她自己找寻出来的。祥林嫂并非被害死,再嫁本非她所愿,阿毛是狼拖去的,都出于无可奈何,所以是惨剧。

  4.小说集《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另一方面是讽刺封建余孽,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后的不同表现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

  三、“变”与“不变”(30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重回故乡所观察到的“变”与“不变”之处?

  明确:不变的是鲁镇人及风俗习惯。见文章前两段“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他们也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也就是说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透过不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没有封闭封建的鲁镇。变化的的是祥林嫂,见文章第三段“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2、再浏览课文,找出祥林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三次肖像描写)

  明确:

  (1)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A、提问:“脸色青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顺着眼“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C 、“两颊还是红的“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有了笑影,白胖了“。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2) 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1. 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2. 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3)最后来到鲁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B、“黄中带黑“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原来是“青黄“,现在是“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C、“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行尸走肉。

  D、“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3、为什么短短几年,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她经历了什么?(预习的任务)

  明确:丧夫——出逃——被迫改嫁——又丧夫——丧子——被歧视——沦为乞丐。

  祥林嫂最后带着绝望和恐惧死去了,除了个人的不幸经历外,还有什么使一个活生生的人变得不复存在?她真的是穷死的吗?谁是幕后真凶?(重点)

  明确:首先要从死者生前接触的人入手调查。

  最后目睹人——“我”。分析“我”和死者的对话。

  祥林嫂对我的三问是什么?

  明确:有无魂灵,有无地狱,死后的一家人能否见面。

  她希望得到怎样的回答?理由是?

  明确:她“希望其有,有希望其无”。她对死亡的态度本身就是矛盾的。一方面对死亡充满了向往,因为死亡意味着解脱和团圆;另一方面又害怕和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惩罚和被据为两半。

  我对祥林嫂的三答是什么?

  明确:“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

  我在回答的时候心理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悚然,踌躇,支吾,胆怯。因为我不知道实情,不愿意说假话更不愿意承担责任。由此看出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又软弱逃避的知识分子。

  5、思考“我” 对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明确:加速了她的死亡,但不是真凶。

  接触最多的人——四叔四婶。分析与死者的对话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3篇

2.高三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范文

3.高三年级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范文

4.小学三年级语文《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案范文

5.小学三年级语文《快乐的小河》教案范文

6.小学三年级语文《肥皂泡》教案范文

7.小学三年级语文《全神贯注》优质教案范文

8.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范文

9.小学三年级语文《雨后》教案范文

10.小学三年级语文《种草莓》精选教案范文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 高三语文牢记知识点

★ 高三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精选

★ 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

★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集锦

★ 高三语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 高三语文牢记知识点

★ 高三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 2024年元旦跨年祝福语

观看视频教程高三年级语文《祝福》教案范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