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

时间:2022-11-28 00:00:02 由 zhang132456 分享 浏览

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而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成长。知识来自于记忆,智慧来自于领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1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海、空军的建立

1、背景:建国伊始,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军事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时,国内的国民党残余军队仍在负愚顽抗;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止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同时对华实行军事包围政策。

2、海军的建立:

⑴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宣告成立

⑵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⑶数年后,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与北海舰队相继成立,人民海军建设初具规模

3、空军的建立:

⑴1949年8月,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飞行中队。

⑵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⑶此后,又陆续组建了歼击、轰炸运输等空兵师、团。这样,人民空军从无到有,在短期内就建设成为一支组织严密、富有战斗力的新军种。

4、空军建立特点:在战争中诞生,在战争中成长。

5、海、空军建立的意义:

海、空军的相继建立,初步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安全保障。

6、海军的建立的成就:

海军陆续建成了水面舰艇、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等兵种体系,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映能力、电子对抗能力显著提高,具备了近海防御作战能力。

7、空军的建立的成就:

空军已建设成为一支以航空兵部队为主体,包括高炮、地空导弹、空降兵等作战部队,以及雷达、通信等保障部队合成的军种,具备了相当水平的全天候、全天时、全空域作战能力

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1、导弹部队的建立的时间: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地二炮兵”。

2、导弹部队的建立的目的:

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的战争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发展中国的导弹事业,组建独立的战略核反击力量。

3、导弹部队的担任任务:担任战略反击核反击的军种 4、导弹部队的职责: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

5、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对国防的作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基本建成了固定阵地与机动发射相结合,包括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战略防御体系,形成了核战争条件下“全天候”的常年作战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和准确打击能力。

6、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贯政策:

⑴自卫性,完全是为了自卫。

⑵有限性,发展有限的战略核武器。

⑶后发性,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

7、中国使用核武器坚持的原则: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1、历史背景:自海湾战争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激光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突飞猛进。

2、目的:面对世界军事技术的挑战,中央军委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战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之上。

3、方向: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途径:

⑴、坚持质量建军。

⑵、坚持科技建军。

5、三个目标: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使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明显提高。

6、重大举措:人民解放军加大了对部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建军,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明显提高。

7、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铸起了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2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新世纪 新挑战 参与 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把握机遇,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努力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⑴时间:1991年

⑵性质: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

⑶作用:亚太经合组织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交往、发展和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减少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为宗旨。该组织成立后,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成员间经济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1991年

4、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原则: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

5、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多年来,中国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和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促进该组织的发展以及亚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的贡献。

6、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贡献:

⑴2001年,中国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

⑵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7、两个会议的影响(亚太经合组织年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历史背景:

冷战结束后,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各国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为体,不仅涉及各国的安全、贸易发展和国家利益,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性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意义:

这一组织的诞生,不仅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对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国际社会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

1、目前世界局势

⑴背景:世界交替之际,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⑵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中国外交的努力、中国外交的调整(中国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贡献)(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内容):

⑴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它国际事务

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⑷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⑸反对一些形式的恐怖主义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3、中国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具体事例:

⑵1998年4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欧洲,与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桑特在伦敦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首次会晤,双方确定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向重视联合国的作用,对联合国的和平事业一直采取积极支持的立场。近年来,中国多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联合国组织的大选监督、武器核查等工作。

⑷1995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推动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3

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⑴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子弹的研制与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科研的热点

⑵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中国的太阳能事业,研制核武器。

⑶成功时间:

①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②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⑷意义: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存入了世纪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2、人造地球卫星

⑴开始时间:1965年,我国正式开始研制人造卫星。

⑵成功时间: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⑶意义(标志):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

3、钱学森——中国的导弹之父

4、四个易考时间

⑴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承载的“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离开发射架,直冲云霄。

⑵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50分,地面观测台站接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

⑶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⑷1981年我国又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继苏联、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研究开始时间:

1958年,中国开始进行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

2、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研究成功时间:

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3、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的意义:

胰岛素是人或哺乳动物胰脏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仅为提示生命奥秘打开一条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为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1、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灿型杂交水稻。

2、特点: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病害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3、评价: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推广: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进行种植示范,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5、意义: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倡导者: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3、“863”计划的由来:因建议与决策时间都在1986年3月,所以这项计划又称“863”计划。

4、“863”计划的成果:

在“863”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产品正成为高技术产业的生长点。

5、作用(意义):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历史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2、建设情况: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3、应用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为技术依托的信息产业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4、作用(意义):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4

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进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初步建立和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

4、措施: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做出的历史结论,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5、重大意义: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做出的历史结论,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刑法》

1、制定: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此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标志: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3、修订:1997年3月,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做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

4、《刑法》施行的历史作用:

刑法的完善和实施,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法通则》

1、目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需要将先后颁布的各种民法法规纳入一个总体框架,并针对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2、通过的时间:1986年4月

3、施行:1987年1月1日

4、历史作用:我国逐步创建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为制订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自治

1、村委会的建立:1983年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村委会。

2、村民自治的目的:为适应新的变化,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4、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对村民自治的评价(意义)(历史作用):

农村阶级民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实行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它完全符合我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5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意义)(影响):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目的: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3、开发的时间: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开发的结果(历史意义)(作用):

经过努力,浦东已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 历史人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 历史人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 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

★ 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知识点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知识点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 政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观看视频教程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