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3-08-25 17:19:03 由 长安 分享 浏览

神曲读后感2000字(精选10篇)

神曲读后感2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神曲读后感2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神曲读后感2000字(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1

1985年,我去上饶出差,正赶上新华书店销售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个月的奖金6元钱,买了三本一套的朱维基译本。回到招待所匆匆浏览了一遍,似懂非懂。以后一直就让它躺在我的书橱里,休息到现在。

前几日为找资料,这套《神曲》又映入眼帘,随手取出翻翻,优美的诗句再次吸引了我,决定从头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美好的景象如同一个绚丽缤纷的梦,永远让人留恋,永远完美无缺。

神游天国的但丁,把令人无限向往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诗句描绘下来,仿佛在人类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奇迹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出现,而后又迅速消逝,让人徒增一丝怅惘,心中却涌起难言的喜悦和欢欣。

在这个星球上共存的几十亿人之间,形形色色的冲突和误解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繁衍和生息,无论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纪,还是其后数百年的今天。地狱、炼狱、天国之门依然大开,分别接纳着不同的灵魂。与其说灵魂的最终去处来自最后审判,不如说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为作出了决择——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贯之的苦心孤诣。

所谓人的神性,就是人施与爱的能力,人向他者和这个世界施与的爱愈多,他的灵魂就愈高贵,一个洒向人间都是爱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们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这样宽厚、博大的心胸,才能理解从地狱、炼狱到天堂的旅程有着怎样一些事物,然而,谦逊的诗人仍然审视自己的灵魂,而且是那样严厉,那样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纵然没有贝雅特丽齐的责问,但丁的忏悔也一直伴随着他绝无仅有的这次旅行。

天国是灵魂的家园,它或许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和参照,两者之间只是美好与丑陋、永恒与短暂,高贵与卑贱这样的区别。它也只为信仰者存在。对于没有宗教资源国家的人们而言,他们不相信地狱、炼狱和天国的存在,因而其灵魂的归宿由最高信仰下滑为中间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儒家的全部学说,就是关于中间信仰的一个庞大系统,它以对俗世及其秩序与习俗适应的要求杜绝了所有形而上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却没有丝毫《神曲》所宣扬的人本主义色彩。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2

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神马的,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佛罗伦萨当时分为两大党派,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间有竞争跟迫害神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马的。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没文化,真可怕……

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么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起码我知道了欧洲中世纪跟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再看到些相关文章,也大概有个底。

嗯,就是这样了。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3

在暑假看了《神曲》这一本书后,内心有很大的感触。《神曲》分为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但丁把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在经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描写了各种奇幻的场景。在诗中也有很多阴森的话语令人毛骨悚然,如却又走入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要救你从这猛兽面前脱险,可怕的呼嚎,惨痛的叫喊和我的头脑被惊恐所缠绕……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在地狱中大多是阴森和凄惨。而炼狱相比地狱好很多,在这里有东方的蓝宝石、晴朗的天空和圣女……《神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给读者重新带来一个场景,地狱是阴森恐怖,炼狱是希望和宁静,天堂是美好的境界。但丁做为文章的主人公,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行美事,但丁出生于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也是当然的社会所造成的吧。在但丁描写地狱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来告诉我们面对知识,就要有一种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品格。在《神曲》这首诗中有很多比喻都是通俗易懂,也描写了妖魔鬼怪。但丁以第一人称记叙自己35岁误入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分别是母狼、狮子和豹,在他求救的时候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于是带着但丁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的情人贝雅丽齐的灵魂,穿过天堂去见上帝。

但丁的《神曲》也许是想改变人的心,但还是没有改变人本性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4

《神曲》从头至尾都充满象征的意义。一般认为:开头的黑森林象征着中世纪政局的黑暗。狮子象征残暴的封建统治者,豹指逸乐好财的政治野心家,母狼指贪婪的教会,也是罗马教皇的象征。维吉尔对但丁说:“你应当另寻一条出路;因为那只母狼决不让一个人经过那里,除非把它杀掉。它的性质非常残酷,肚子从来没有饱足的时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饥饿。”这和但丁一贯反教皇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母狼是罗马城徽的标志(相传罗马城始祖罗姆鲁斯是母狼乳大的),加上教皇住在罗马,但丁用母狼暗指罗马不无道理。

维吉尔是人智(理性)的代表,贝亚德为神智(信仰)的化身。“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净界”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幽明三界的旅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之境的发展过程。

至于作品中具体人物象征更多。如《净界》第一篇中看守大海的伽东是“意志”的象征,因为他生前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愿失去自由。第29篇中半鹰半狮的怪物象征耶稣,言其“人而神”也;他拉的“车子”象征教堂。在车子右边起舞的三位贵妇象征神学上的三种美德:白色为信仰,绿色为希望,红色为慈爱。在车子左边起舞的四个贵妇象征行为的四种美德:谨慎、正义、勇敢、节制。其中一女子有三只眼睛在前面作引导,代表过去、现在、未来。诗中幽明三界色彩和情调截然不同,象征着人处于不同的精神境界。《地狱》黑暗阴森,精神痛苦;《净界》柔和平静,心情舒坦;《天堂》绚烂明丽,使人赏心悦目。

谁能想到这样一部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的写作初衷竟然是为了一位心仪的女子,还是单相思。一开始会被他那份感情打动,可是又不禁会想,但丁一生都在爱慕着思念着那位叫贝雅特丽齐的女子,颂扬她的文学作品那么的多,对他那位从未在作品中提到过的妻子来说,她又是否知晓,又是否会觉得难过。如果当时他能够和心爱的贝雅特丽齐在一起,是不是还会有这种浓重的爱意敬意,是不是还会有这部旷世之作。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或许也就是这种浪漫、这种矛盾的因子才能使得他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神曲·地狱篇》是好读的,一是因为田德望先生的译本是更通俗易懂的散文体,二是因为每一曲(章)的篇幅其实不长,而且容易跟着但丁的描写来想象他笔下的那个地狱,想象所有的情景和人物。但《神曲》又是不好读的,毕竟但丁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宗教知识,每曲(章)虽短,却要求你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有甚至比正文还大篇幅的注释,看着看着真的会忍不住停下来喘口气,甚至要打开百度在旁边以便随时长知识,也是让人醉了。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5

但丁的《神曲》是这样开篇的:“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现在的我,好像也可以用但丁的这句话描写我现在的心境。或许是我不懂……,不懂的太多,正因为这样,有的时候才好会与身边的有些人,有些事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的我,多希望出现一位像维吉尔的幽灵,就像他引领但丁走出困境一样也带我走出困境。如果那样的话,我将会以多于但丁数倍,数百倍,数万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他!我不期望我可以像但丁那样让整个灵魂得到升华和洗礼,我只要拥有一缕阳光就够了!

现在的我,也许正像但丁一样在经历着一次关于灵魂的奇异历险吧!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更多,长的更大,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才有机会奔跑,奔向更远的地方,有我的梦想存在的地方!

有人告诉过我 这样一句话,说:“用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是无法被打败的!”我很仔细的回味着这句话,体会了很多。如果你也有一些特别的体验好和经历,相信你也可以深刻的体会这句话的韵味!我时刻记住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必定会经过很多的精神洗礼,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么多过程中自由的成长,拥有我们的完美!

在《神曲》中,当但丁问维吉尔地狱和炼狱的区别时,维吉尔是这样回答他的:“地狱是痛苦的深渊,而炼狱则是希望的所在!”仔细体味,这句话不无道理。让我们冲破地狱的束缚,在炼狱中得到磨练和升华,只有这样,或许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完整。就像花朵含苞待放时候所要经历的沉淀一样,让我们爆发吧!!!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6

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就是先看序。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净界由底层到上层均有阶梯相通,岩石小径崎岖难走,越往上越狭(与地狱相反)。但丁和贝亚德在山顶——“地上乐园”相会为全诗高潮。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7

《神曲》讲了主人公迷失在黑暗森林,遇见三头犬,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地狱和炼狱,又在贝阿特丽切的带领下游历了炼狱和天堂的故事。说是故事,但是其中带有大量的隐喻,给阅读者,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海外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困难。所以说要想读懂它,首先要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其中的隐喻。但丁生活的时期,已不是物质经济生活极度匮乏,社会发展相当缓慢,基督垄断人民意识形态的时期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工商业,成为了欧洲最富庶的区域。早期的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虽然此时资本主义还不足以和封建主义相匹敌,但是资本主义的思潮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但丁在政治倾向上,也是与资本主义相一致的。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而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意大利”只是对这些小城邦聚合体的一个统称。当时,统领意大利的主要是两个势力,一个是教会,一个是王族。教会和王族争权夺利,使得意大利很不安宁。但丁在这个环境之下,既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又未完全摆脱基督文化。于是,在这个背景的影响下,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但丁,写出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神曲》。

《神曲》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思想特点。一开篇,但丁便遇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维吉尔。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伟人。但是,他只是因为出生在基督创立之前而信奉无神论,就被判进入地狱。就连荷马等伟人,也被置于了地狱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是拥护基督的。而他们虽身处地狱,却住在别墅之中,周围环境十分的美好。从这一方面,但丁又有了新思想的特质。这本巨著以这两种思想为主线,一点点进行了下去。同时,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从古至今伟人的对话,反应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故事,同时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处于地狱这个状态,蒙昧无知,有着各种各样邪恶的欲望,同时又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处罚。另外一部分人虽然也有着邪恶的思想也做过一些邪恶的举动,但他们渴望着解脱,渴望着救赎。希望通过救赎洗清自己的罪过。最后一部分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内心已无比纯净,他们在美丽的国度,享受着超凡脱俗的生活。当我们明白了这部作品的背景及隐喻,它就不那么难懂了。很多人因为这部著作很艰涩而生畏,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字虽生涩,但其中的内涵却是丰富的。读了这部著作,你会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8

首先,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其次,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再次,《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9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佛罗伦萨当时分为两大党派,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间有竞争跟迫害神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马的。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没文化,真可怕……

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么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

神曲读后感2000字篇10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神曲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 沈石溪读后感250字

★ 沈石溪读后感300字

★ 沈石溪读后感400字

★ 沈石溪读后感450字

★ 生死疲劳读后感250字

★ 生死疲劳读后感350字

★ 时间简史读后感200字

★ 史记的读后感100字

★ 史记读后感150字

★ 史记读后感50字

观看视频教程神曲读后感2000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